刘洪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2008)。现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深圳市文化产业专家库专家,深圳市职业技术大学深圳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从事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领域研究。
一、项目课题
二、所获荣誉
三、代表论文
20.《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2013年度报告》,《2014年深圳文化蓝皮书》,2014年。
21.《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应对思路》,《2013年深圳文化蓝皮书》,2013年。
22.《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度报告》,《2013年深圳文化蓝皮书》,2013年。
23.《论博物馆的文化定位》,《深圳文博论丛》,2010年。
(一)CSSCI期刊
24.《新南方写作的发生与形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
25.《邓一光家世与作品的互动》,《文艺争鸣》2022年8期。
26.《论<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历史叙事》,《小说评论》2021年第5期。
27.《“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之于八十年代的意义》,《当代文坛》2008年1期。
28.《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文艺争鸣》2007年第4期。
(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29.《消费主义、私人空间及女性救赎——蔡东小说的城市叙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30.《逃离一座城——以薛忆沩“深圳人”系列为中心》,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9年第6期。
31.《生命移植的时代精神症候——以邓一光深圳系列小说为中心》,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16年第7期。
32.《“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之于八十年代的意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8年第4期。
33.《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7年第9期。
34.《“正统”或“异类”:〈作品与争鸣〉的多样面孔》,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2007年第7期。
(三)CSSCI集刊
35.《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深圳文化产业升级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36.《一个两千两百万座孤岛组成的群岛》,《上海文学》,2021年第6期。
37.《叙事黑洞——姬中宪城市小说的美学命名》,《时代文学》,2021年第3期。
38.《消费主义、私人空间及女性救赎——蔡东小说的城市叙事》,《名作欣赏》,2020年第7期。
39.《当城市与科幻相遇》,《青年文学》,2020年第4期。
40.《未来的文学与文学的未来》讨论,《江南》,2020年第3期。
41.《文学期刊的多重面孔》,《特区文学》2019年第2期。
42.《吴君深圳系列小说的城市视域》,《特区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2期。
43.《逃离一座城——以薛忆沩“深圳人”系列为中心》,《东吴学术》2018年第6期。
44.《20世纪七八年代之交文学争鸣史研究》,《新东方》2018年第6期。
45.《文学史经典的“商榷”》,《特区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期。
46.《我记忆中的八十年代文坛“争鸣”场景——刘锡诚访谈》,《长城》第4期,2012年。
47.《戴厚英:文化转折中的角色转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48.《赵峥嵘的〈简单生活:〉“简单”的极端叙述》,《诗选刊》,2009年第1期。
49.《陈陟云诗歌的多重“隔岸”叙事》,《诗探索 》,2009年第1期。
50.《冰心、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比较论析》,《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51.《文学史对苏童的不同命名》,《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八十年代文学事件再讨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52.《美学乌托邦:审美主义与价值关怀》,《当代社会转型中的文学理论热点问题》,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四、学术专著
1、《深圳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学的崛起》(208千字),深圳:深圳出版社,2021年7月第1版。
2、《争鸣的场景——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争鸣研究》(200千字),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