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2014-12-25
马璇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南方基地主任黄士芳昨天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建设对深圳“文化强市”建设和深圳经济转型都是一大利好,所以深圳市以及运作方要好好珍惜这个资源,充分利用资源。

  黄士芳说,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设立,从国家层面来看,符合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特别是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总体布局。深圳是国家批准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第三个城市,第一个是上海,第二个是北京,从地理位置和区域规划来讲也正好是我国东部发达城市的北、中、南地区,所以深圳基地的建立,意味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南、北、中面布局的完成。

  从深圳特区和前海的定位来看,也是使命和责任所在。黄士芳指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使命是要继续充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和示范,在文化方面要肩负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国家批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职能也是加强深港合作,其中内容之一就是文化信息服务业。深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立足前海,面向全市,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深圳还有市场经济优势、知识产权优势、制度创新优势等,都可以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黄士芳希望基地在职能和运作方面突出比较优势,创新自己的发展建设思路,走出一条与上海、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不同的路来。“其中有几点要注意:一是基地从事对外贸易要开展好两方面的业务,一个要能‘走出去’,一个要能‘引进来’。就是说基地既要促进深圳对外文化贸易的出口,尤其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以及港澳的创意企业入驻,生产创新产品,成为这些企业乐意投资创业的集中地。二是要让入驻企业有钱可赚,有发展前景。三是服务创新,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四是创造效益,建立营运模式,实现基地盈利。”

  黄士芳建议政府部门要尽快制定相关的、具体的促进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他认为,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政府对产业导向的引导作用。“所以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体系,用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粤ICP备2021176894号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