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文化帮扶机制研究
2024-07-15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

 

2018年12月16日上午,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根据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 自此合作区进入由深圳全面主导的新发展阶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要求深圳市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全面主导合作区经济社会事务的责任,按照"10+1"(深圳10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确保合作区在新的体制机制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尽快做大做强。可以说合作区是深圳的后发地区,未来发展大有可为。本次研究中心针对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到合作区实地调研走访,结合深圳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目标,提出建立文化帮扶常态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后发地区文化帮扶的重要意义

开展文化帮扶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帮扶脱贫攻坚。2016年7月21日,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21年4月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强调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推进实现文化帮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2000年以来深圳市一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承担东西部和广东省内对口帮扶的责任和义务。2021年市直机关工委确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合作区小漠镇为对口帮扶单位,双方在推进文体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

合作区现有4个镇级综合文化站,共有在编人员11个,均属事业编制。在2020年度广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赤石镇综合文化站和小漠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三级站。现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9个,由各行政村负责管辖。在建的文化场馆有小漠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一)文化站基本情况

1.鹅埠镇综合文化站

位于鹅埠镇中兴街,镇政府对面20米处。文化站总占面积约150平方米,站里设有图书阅览室、培训与棋牌室、电子阅览室总面积约85平方米,拥有图书共约4500册、电脑两部,能容纳约30人,阅览室免费开放。在编人员2个。

2.小漠镇综合文化站

位于小漠镇党群服务中心内,于2021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约2100平方米。含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建书吧等,拥有图书约10000册。在编人员2个。此外小漠镇原综合文化站功能改为体育运动场所继续免费开放。

3.赤石镇综合文化站

位于赤石镇党群服务中心内,于2021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含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党建书吧等,拥有图书约6500册,免费开放。在编人员3个。

4.鲘门镇综合文化站

位于鲘门镇通港路南区(鲘门镇百安路口西北200米),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和培训室,共占地200平方米,藏书约为6000册,免费开放。在编人员3个。

(二)小漠文化艺术中心基本情况

广东深汕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于2019年1月23日竞得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X2018-0005号宗地,并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合同补充条款二,深汕华侨城公司需投资不低于人民币2.8亿元,在宗地X2018-0006建设美术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小漠文化艺术中心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362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1763.35平方米。本项目规划建设地下一层,地上部分为两栋单体建筑,其中一栋为6层的美术馆和4层的艺术中心,另一栋为2层的室外剧场;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2134.40㎡,地下建筑面积为10010.30㎡,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区公共事业局。小漠文化艺术中心计划投资2.8亿元,202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702万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8000万元,截止12月31日累计完成投资2210万元,目前处于停工状态。

(三)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合作区先后开展了“活力深汕、祝福祖国”快闪活动、送春联活动、“田园都市·人文深汕”主题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深汕特别合作区第一届田园都市丰收节文艺晚会、深汕特别合作区文旅系列宣传报道、欢天喜地三月三—深汕红罗乌饭节群众联欢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活动。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对非遗文化——小漠渔歌进行扶持培育,组建渔歌团队,编排渔歌表演,并开展音频录制、人员培训、演出推广等工作,打响“深汕渔歌”文化品牌,为“深汕渔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基础。以深圳读书月为契机,开展深汕特别合作区“飞阅深汕:朗诵之星,闪亮未来”朗诵大赛活动。

三、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公共文化设施不齐全、总量不足,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不齐全;镇村文化设施年久失修,文化活动室大部分未独立成院,兼具党建活动室、会议室等功能,暂未具备独立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条件。

二是缺少市级文化场馆布局。本地居民难以享受市级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与深圳市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亟待提高。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综合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少、总量少,镇文化站缺乏开展公共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优质文化资源输入。市级优质化、常态化文化活动,如公益文化进社区、市民文化大讲堂、阅在深秋公共读书活动、我们走进艺术殿堂等活动很少兼顾合作区,缺乏市级优质文化服务资源输入。

四、文化帮扶合作区的案例介绍

2021年,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安排,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合作区小漠镇结为对口帮扶单位。根据对口帮扶的小漠镇的实际情况,深圳图书馆与小漠镇共同策划了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作为文化帮扶重点项目。2022年5月底设在小漠镇党群服务中心内的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正式开馆,实现与深圳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对外免费开放。

目前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的图书文献资源实现了与深圳图书馆的共享。在对外开放时间上,每周开放五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六点,与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日时间一致。管理人员由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兼管。

截止2023年6月28日,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的进馆人次为6280人次,日均人次约17人,运营效能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有限,小漠镇党群服务中心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名,其中1名负责兼管图书馆业务,所以整个分馆只能保证在工作日时间内开放服务,无法实现延时、错时服务和假期服务,从而影响分馆效能的发挥。加上小漠镇居民居住分散,缺少专业志愿者提供文化志愿服务,这也影响分馆的服务效能发挥。

五、构建文化帮扶机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情况,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后建议必须建立常态化的持续的文化帮扶机制,以精准帮扶推进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加快发展,尽快实现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目标。常态化帮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专业人才资源帮扶服务。建议加强市级机构对合作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建立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向合作区适当倾斜的机制。建议深圳市文化馆服务联盟安排艺术普及人才向合作区提供专门的艺术培训辅导服务。建议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合作区提供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导服务。

二是场馆资源共享帮扶服务。建议在提升深圳图书馆小漠分馆服务效能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合作区的其他3个镇和合作区行政中心建立深圳图书馆分馆的可行性。支持深圳少儿图书馆在合作区建立南外深汕学校分馆或者其他学校分馆。

三是品牌文化活动帮扶服务。建议市级品牌文化活动在安排时向合作区延伸,推进外来青工文体节、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文博会艺术节、少儿艺术花会、深圳非遗周、新春艺术关爱系列活动等在合作区设立分会场或者专场。支持深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在合作区开展巡展活动。支持国有艺术院团在合作区开展巡演活动。

四是社会组织协同帮扶服务。建议鼓励支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管的社会文化组织对合作区开展文化帮扶服务,推动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博物馆协会、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等社会文化组织与合作区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共同策划和培育有合作区特色的文化活动。

粤ICP备2021176894号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