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原名“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12月,是由国家文化部和深圳市文化局联合创办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机构。2021年5月,在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中,更名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为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处级),经费由市财政核拨。
作为综合性文体旅游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开展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领域应用性研究、课题调研、决策咨询、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研究拟订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等领域有关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相关评估和测评工作等。近年来,研究中心重点致力于开展文体旅游领域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积极参与并承担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圳和其他地市文体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为文体旅游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及论证,发挥好参谋和智囊作用。
2023年,研究中心围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局工作重点,开展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工作。先后完成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包括:2021深圳市文化质量分指数测评、深圳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究、文博会创新发展研究、深圳市美术馆发展与扶持政策研究、元宇宙与文体旅游发展研究、推动深圳体育会展高质量发展研究、加强文体旅游行业规范管理研究、2021—2022深圳市公共文体服务发展报告、中国应用性文化研究。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深圳)设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内,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承担勘察基地职能。
2019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提出为创新研究和调研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决定在全国25个单位设立“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名列其中。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为研究基地授牌。
深圳研究基地自授牌以来,扎根深圳特区,广泛链接和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研究领域,拥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成都、杭州等地丰富的专家库资源,在积极探索文化经济和文化政策发展的理论和实务领域均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2022年深圳研究基地根据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的职能和任务,围绕文体旅游融合发展开展专题和个案研究,建立特约研究员制度。研究成果包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思路新探、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数字经济时代宝安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新时期文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光明模式”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创新能力、深圳中心书城模式研究。
2022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与盐田区习学书院、上海浦东时代文化发展研究院、广东元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宝安区福之涌文艺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协同推进文体旅游研究。另外聘请了8名文体旅游专家为基地特约研究员。特约研究员黄佑文撰写的论文《人民对美好生活 向往和新时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思路新探》在国家组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战线》2022年第2期刊发,收到广泛好评。